发布时间:
2025-01-09 15:11
信息来源:
科左后旗司法局
分享到:
市委、市政府:
2024年,科左后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整体部署,狠抓“一规划两纲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法治后旗”建设,为科左后旗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揽法治建设工作全局,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纳入旗委常委会、旗政府常务会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法治建设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旗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次,旗委常委会、旗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6次。二是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依法治旗工作摆在全旗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2023年度专题述法会议暨2024年度全面依法治旗委员会会议,对全年法治建设工作作出总体安排,各苏木镇、各单位采用现场和书面的形式进行述法,实现了述法全覆盖。三是完善法治建设推进机制。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旗委巡察工作重点内容,抓住“关键少数”,制定印发《科左后旗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尽责。
(二)坚持深化改革,稳步推动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行动方案和配套方案要求,制定《落实通辽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行动改革赋能“厚实办”品牌建设方案》和《优化营商环境+媒体》《优化营商环境+载体》《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三个配套保障性方案,召开科左后旗营商环境承诺“践诺”主题新闻发布会4期,全面接受社会评价和工作监督,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二是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制定《科左后旗“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推行“项目管家”“企业秘书”制度,26名处级领导任项目管家、12名科级领导任项目秘书,评选“诚信之星”企业11家,发布16款金融产品,助百家企业获信贷近2亿元。三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事项1608项,全部纳入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其中即办件1164项。梳理“容缺受理”146项,告知承诺34项,就近办事项297项。组建帮代办队伍,优化代收代办服务,设置跨省通办窗口,实现433个事项跨省通办点对点可办,“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增至685项。
(三)推进良法善治,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工作。一是加强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执行工作,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依法制定并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公开年度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件。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管。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切实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对现行有效的1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审查,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3次,清理规范性文件1件、失效1件。三是强化复议应诉工作。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年内共收到复议申请94件,受理85件,结案71件,其中撤销14件、确认违法2件、责令履行6件,行政复议纠错率30.98%。
(四)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调整并公布旗本级行政执法主体95个,旗直部门保留7支综合执法队伍,15个苏木镇均已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调整公示行政权力事项6174项,将51项行政处罚赋权各苏木镇政府。严把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入口关”,组织开展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46人通过考试并成功申领执法证,先后开展了4期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意识、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二是抓实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建立“部门自查+上门评查”模式,对重点执法单位开展案件评查,共抽取案卷123宗,评出优秀卷13宗,并开展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法治体检”14次,全面提高执法案卷制作水平,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三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开展案件回访20次,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活动43次。推行柔性执法制度,动态调整不予处罚事项清单55项、从轻处罚事项清单12项、减轻处罚事项清单13项、免予实施强制措施清单6项,出具《不予行政处罚告知承诺书》24份。
(五)加强矛盾纠纷排查,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构建新时代大调解格局建设,建立“一队四所”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苏木镇与执法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和案件移送、联合检查、案情通报等协调配合制度,持续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成立婚姻家庭调解室18个,现有人民调解组织297个,调解员1013人,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92件,调解成功1381件。二是创新纠纷调解模式。成立全市首家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以“三端”工作法打造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新模式,共受理案件12件,办结11件,成功10件,化解成功率90.9%。打造中小企业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商事纠纷80余件。积极探索诉前调解办法措施,加大“人大代表+法院”“政协+法院”多元纠纷化解力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累计参与条件案件79件。三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全旗开展“法律七进”活动3000余次,培训法律明白人15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余份,把普法工作融入依法行政全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执法不够规范。部分执法部门未设置法规股,法制审核人员不足。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不规范,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执法案件信息录入率低。
(二)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发挥作用不充分。我旗75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法律顾问实现了全面覆盖,但超30%的部门法律顾问在参与决策及合法性审查中发挥作用不足,“顾而不问”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行政复议纠错率和行政诉讼败诉率偏高。主要原因为个别行政机关在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项答复不规范不及时,处理行政案件中重实体轻程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紧紧围绕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要求,调整任务分工,明确牵头部门、推进措施与完成时限,全面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必保完成创建任务。持续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围绕惠企利民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执法监督,借鉴先进经验创新监督方式,推动柔性执法落地,保障市场秩序公平公正与经济环境健康稳定。
(二)健全完善多元调解体系。进一步完善调解组织体系架构,依法推动住建、金融监管等多部门构建行业专业调解组织,逐步纳入人民调解组织备案管理,充实调解力量。全力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以降低行政案件纠错率和败诉率为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协调作用,加强与多部门沟通协作,凝聚调解合力,对纠错、败诉案件进行反思整改,力争年内将行政复议纠错率控制在15%以内,行政案件败诉率控制在10%以内。
(三)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主题式、点单式普法载体,整合资源依责开展“法律七进”工作,确保“八五”普法圆满收官。抓好重点群体管控,坚持“五化协同”管理涉矫人员,强化安置帮教人员管理,落实帮扶救助等措施与双列管要求,不断提升特殊群体管理的智能化与规范化水平。